「爸拔,可以陪我玩嗎?」
「你功課寫完了沒?」
「寫完了。」阿布的眼神充滿誠懇的請求。
「好吧,」我放下手機,轉身面對阿布:「要玩什麼呢?」
「我也要玩!」波妞聽到,也嚷嚷的要加入。
「好棒喔,爸拔好久沒跟我玩囉!」阿布開心地拍手跳躍,我卻被他這番心裡話,狠狠的擊中。這才驚覺發現,自從阿布開始上小學以後,我對他的管教方式也因為受到學校學習氣氛的影響,而變得嚴肅起來。怎麼會這樣呢?
阿布唸的不是私立名校,也不是額滿的明星學校,只是學習校風還算好的一般公立小學。
開學以來,每天陪著阿布搭兩站捷運,然後一起快步走,趕在七點五十分前抵達校門口。 這段路程,也是父子溝通時間,但話題都是上課要專心之類的叮嚀。
學校有許多規矩,但負責承辦單位各管各的,資訊沒有統一整合,學生家長要自行想辦法拼出完整的訊息,以免搞錯意思,耽誤上課!?這樣做事的方式,若是在私人企業裡,承辦人不是天天被主管或老闆糾正指責,就是早早被開除走人了。唉,學校作業真的不能用企業標準來比較,還真是讓我上了一課!
小一只上半天班,下午該怎麼辦呢?阿布媽麻和我都不想讓阿布待在學校附近的安親班、雙語班,或是純美語班,所以我們選擇讓阿布留在學校裡,除了寫功課,下課時間還可以在操場上跑跑跳跳,讓身心均衡發展。於是報名校內的「綜合課後班」(12:00~16:00)、
每天不同項目的「社團活動」美術、象棋、武術與足球(16:00~17:30),以及等候家長接人的「延後班」(17:30~19:00)。通常,約莫六點十分左右,我就會去學校接阿布回家。
在家用完晚餐後,開始檢查功課,然後就去洗澡刷牙,準備上床睡覺。也就是說,回家後的時間,阿布幾乎沒有時間玩耍。
只是參加課後班,時間就已經被塞滿,若是參加才藝班、美語班,回家寫功課豈不要拖到半夜?
趕時間、追時間、搶時間....不過才從大班升上小一,怎麼學習壓力會徒然增了這麼多呢?
我一直覺得,都是「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句話惹的禍!
是怎樣的起跑點?怎樣的跑道?又該跑往那個方向?到達什麼樣的終點呢?
似乎,從來不曾聽聞討論。
為了這句口號,家長們幾乎都像是被下了魔咒般,卯起來把孩子送進各類補習班,進行教育加工。
於是,孩子們的童年如曇花一現,從小一年
到高中三年,這12年最重要的學習黃金時間裡,孩子們學到的教育內容全是為了升學。
真正影響他們深遠的生活教育,卻不受到重視。在這樣學習制度下成長的孩子,將來出社會工作,不「草莓」才怪。
利用升學主義造就社會精英的時代早就過去,現代教育應該著重在各項專業的培育與鼓勵,九年基本教育先培養好孩子的學習興趣、生活智能、生命價值觀以及社群關係。接續的高中職教育應該與大學專科銜接(3+3,
3+4,
3+5年之類的學制),鼓勵學子在這段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與專長,並給予專業的指導與實習,將來進入社會才能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社會期望與自我實現。
學習知識應該是快樂的事,但是一旦沾染了不知道為誰競爭的教育制度,老師、孩子與父母都變得十分神經質,莫名恐懼的擔憂孩子會輸在起跑點,會唸不到好學校,於是也就越來越忘記要陪孩子遊戲、陪孩子運動、或是出外旅行、看戲、看展.....等等親子活動,除非這些事情是要算成績的!
阿布的心情觸動我的省思,原來我也掉進了這般奇怪教育制度的泥沼中。
今晚,等孩子們都睡熟後,我要好好計算一下。既然用百萬學費打造出來的孩子,不見得就是菁英的保證(而且菁英也不見得會生活的很快樂)。那麼,還不如省下一些費用,擠出一些時間,增多一些親子的互動,也許比較有助於家庭的和諧,孩子和父母也都能快樂學習與成長呢!
{umiKodomo 親子對話--大蝸牛 2011/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