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老社區

台北市12個行政區內,處處都可以看見許多老宅、舊屋,甚至是無人居住的危樓。年輕人租屋、購屋困難,大多移居新北、桃竹等外縣市,因此社區居民也日趨老齡化。外來租屋的新住戶與原來老住戶之間的關係,也常常是冷漠的。人情世故的關係很複雜,就不在本文討論,我們要談的是「老社區」裡的「交通」和「宮廟」。

老社區

將頗具歷史的見證老房子重整修繕,開放參觀空間、述說台北獨特的老故事,藉此活化老房子的建築魅力,也促進世代之間的交流,分享情感的記憶。案例像是「紀州庵文學森林」「大院子」「文房Chapter」「西本願寺」「梁實秋故居」「青田七六」「南門町三二三」等等,或是融合中、日、西建築風格「萬華林宅」「孫立人將軍官邸」。像這樣維護歷史老房子的作為,也是我們十分認同的文化保存方式。所以本文不是要討論這些歷史建築,我們要談的是一般四、五層樓、屋齡超過30年以上的社區老宅。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台北市40年以上老屋,占比以萬華區的52.8%和大同區的51.4%居多。一般來說,建築物的耐用年限大約50年,如果沒有偷工減料的話。屋齡大於30年的中古屋,其實就已經需要好好「健診」,否則可能會有建築結構上的隱憂,尤其我們剛好是在地震頻次很高的地方。 大蝸牛 從上圖示,可以發現首善之都的台北市,各行政區內仍有很大部分的老宅公寓。雖然一直都有「都市更新」的建案在進行,但都是零零星星,缺乏整體的規劃。原因主要來自於住戶,許多人辛苦一輩子貸款買房,三十年房貸繳完,即使當初買的是新建案,三十年後也成了老公寓。一樓和頂樓(早期公寓通常都有加蓋)住戶,對於「都市更新」的權益分配通常較難妥協。再者,老社區的住戶也大多上了年紀,搬遷更動的情感與現實,都很難抉擇。雖然還有其他方案,例如拉皮整修、更換管線、安裝電梯...但也常常卡在住戶意見不一,或是沒有足夠的空間安置電梯。改善居住生活品質,渴望卻很難做到。

我們認為,解決社區老公寓不一定要拆掉重建,若能將管線(例如天然瓦斯、水電、網路etc..)整建完善、外牆美化有序(如冷氣機位置),將頂樓鐵皮屋頂更換材質與色澤,甚至安裝公寓式太陽能板(供給住樓公共用電需求),有電梯的注意昇降機的保養,沒電梯的看看能否加裝,方便老人上下樓,那麼就不用非拆不可。畢竟以前的公寓坪數多為實坪,沒有過多的公設。

還有,就是要改善停放車輛的問題。許多巷弄裡的老公寓大門,常常都被機車堵住,僅有小小的通道可行。市府應該直接明文限定(不用交給里長與住戶協商),所有老式公寓住宅大門口都要畫出禁停方框,預留寬度至少要能讓住戶的輪椅、買菜車、嬰兒車通行無礙。而且老住戶最常見的狀況是叫救護車,在緊急救護時,若還要去搬移機車,這樣就會提高即時救護的風險了。

說到交通,巷弄裡的老社區,最大的問題就是交通。除了大門口停放機車,一樓住戶也占了門前停放車輛,或是堆放花盆、廢自行車充當路霸。老鄰居不計較,新住戶(租屋客)常常就為此爭執,傷了和氣。所以市府在進行老宅再造計畫時,一定不能忽略交通問題。

大蝸牛

交通

承上,社區巷弄的交通常常會被忽視。如果有機會搭乘「市民小巴7」,大概就可以瞭解我們的意思。
「市民小巴7」全線走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的巷弄裡,也就是「臺北醫學大學」後方的老社區。彎彎折折在兩旁都停放車輛的巷道中行進,還常要會車。因為有停靠「捷運麟光站」「北醫」「101大樓」「捷運市府站」,所以信義區這一帶社區的居民大多會搭乘。曾任內政部部長的李鴻源,對這一區的「都市更新」有提出大膽又新穎的解決建議。也就是利用「臺北醫學大學」前方軍事用地(現為「六張犁社會住宅」及「景勤二號公園」),先興建臨時住宅,提供給上述吳興街巷弄的老公寓住戶暫時遷居,然後拆除更新,興建為符合通用設計的12層高的華夏,同時考慮道路寬度、交通動線、汽機車停放問題。落成後,遷居出去的原住戶就可以搬回新屋。然後再進行第二批的更新,這樣就可以改變這一片老社區的居住空間及品質。(可參考這一區,緊鄰信義分局吳興街派出所的高樓公寓社區)

上述這一區除了宮廟,較無歷史老建築,所以非常適合做全區的「都市更新」。可惜李鴻源部長提出的此案沒能通過,甚至當時的行政院長也不支持,所以依然是交通不便的窘況。
類似這樣的老社區案例,北市各個行政區都有,許多地方因為街道狹窄,大巴進不去這些老社區,所以需要「市民小巴」協助載運老人家們。

台北市的交通網絡算是台灣六都縣市配套最好的,但還是減少不了機車的數量。我們建議,市府可以多多規劃設計「市民小巴」(採用電動車),同時改善社區巷弄的交通阻礙物,便於「市民小巴」的行駛。「小巴」載運社區居民至「大巴」車站或「捷運站」,再換乘載運量大且可走長程的公共運輸。若路線規劃縝密、銜接便利不誤點、乘坐品質舒適安全,也許市民就可以減少自己騎車&開車的需求。路邊停放的車輛也會減少,行人的步行空間與路權就可以獲得保障,自行車也不必常常與行人爭道。

另外,就是過去我們也曾建議的「公車專用道」
台北市目前主要幾條大道,都設有「公車專用道」,對市民的乘車安全與便利性,都還算用心良苦。只是,「公車專用道」上,各方路線匯流的公車很多,在綿延幾公里的專用路段上一起行駛,在尖峰時刻,前後聚集的多輛公車,如果剛好遇到習慣在站內多等一個紅綠燈的公車司機(為了拚業績而"搖車"),反而減緩載運乘客的交通效益,讓後面公車上的乘客心急如焚。因此我們曾建議市府與公車業者協商,將市區幾線「公車專用道」做好分配,改成單一線道。例如下圖示,單一公車「南京線」專門往返於南京東西路各車站,那麼行走此一路段的乘客就不必愁於選車。準時準點到站的單一路線電動巴士,乘客可輕鬆上下車,需要轉換其它路線的乘客,可在各交叉路口下車轉乘其它路線的電動巴士前往目的地。(例如乘客要轉往光復南路,只需要在南京/光復化路口下車,換乘「光復線」,就可以繼續乘車,或是搭乘電動小巴,進入老社區。)
大蝸牛 大蝸牛


宮廟

台北老社區的巷弄中,常常可以看見小小的宮廟、宗祠。有些歷史已久,也成為社區老居民的精神支柱。有些新成立的,甚至直接利用公寓一樓改裝,實在很難理解設置的意義。根據台灣現行法規「辦理寺廟登記須知」,宮廟合法登記資格必須符合「獨棟」、「獨立使用」、「具宗教外觀」等三要素;但《都市計畫法施行細則》中,並未禁止住宅區內的「宗教使用」,所以才會發現許多供奉各式神明的小型宮廟神壇,存在於住宅社區公寓或大樓的一樓,至於是不是合法? 只要沒有出事,轄區警所或相關主觀單位,大多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些非符合「獨棟」「獨立使用」「具宗教外觀」三要素的宮廟神壇,直接製造的問題,有三;(1)噪音。不論是慶典、祭祀,或是暗夜小聚聊天,擾民的噪音是最讓社區頭疼的事。(2)治安。有些地方勢力或是幫派分子,常會利用這樣的宮廟作為聚會地點。常常會讓居民提心吊膽,而不是平安放心。(3)房價。這類宮廟帶來的負評多過正面,所以常常會影響該棟公寓或大樓的房價,甚至周邊鄰居的居住品質。

為了顧及居民的生活品質,政府及立委民代應禁止住宅區內的「宗教使用」,還給住宅區應有的寧靜與平和。

至於合法,且具有歷史意義的宮廟,市府反而要多協助周邊環境的整治,就像鄰近日、韓大城市裡的廟宇,或是德、英、法等歐洲都市裡的教堂,宗教建築周邊多擁有寬闊的綠地空間,以及不會被高樓遮蔽的天空景觀。宗教建築內也常常保持寧靜,讓虔誠信徒保守一方心靈寂靜的角落,或是讓一般民眾可以在都市生活匆忙的腳步中,片刻地沉靜自我。

大蝸牛 台北萬華區有好幾座頗具代表性的宮廟,包括龍山寺、艋舺清水巖寺、艋舺青山宮、台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其他新北地區還有大稻埕霞海城隍廟、松山慈祐宮、松山慈惠堂、行天宮(恩主公廟)、北投關渡宮、烘爐地福德宮、板橋慈惠宮、三峽祖師廟等等。但因為過去都市發展過程,並沒有考量這些宮廟的周邊環境,所以常常可見宮廟被高樓夾雜,景觀很不協調。

來看看幾座台北捷運可以到達的宮廟。

龍山寺、清水巖寺

捷運藍線龍山寺站可到達的萬華(艋舺)「龍山寺」是二級古蹟。寺廟坐北朝南,如同回字形的宮殿式建築,採三進院落的四合院造型。前殿、正殿、後殿及左右護龍各有學問,而院內供奉的的觀世音菩薩更是艋舺居民的一大精神支柱。附近還有三級古蹟的「艋舺清水巖寺(又稱「祖師廟」)」和「艋舺青山宮」,這三座宮廟堪稱萬華(艋舺)的三大廟門。2010年由阮經天和趙又廷主演的電影《艋舺》就是圍繞在這塊老社區的故事。
「艋舺清水巖寺」和「艋舺青山宮」因為和社區的關係甚為緊密,所以若要擴建也較為困難。但是坐落在西園路與廣州街的「龍山寺」就比較可以發揮。因為寺院正前方就是艋舺公園,有捷運藍線經過。往康定路的方向走,還可以到已經重建好的「剝皮寮老街」遊走,所以我們就突發奇想,將「龍山寺」到「剝皮寮老街」這一方向的社區做一個整體的都市更新(如下圖)。

大蝸牛 【奇想概念】如上右邊示意圖,剛好圍起一個四方區域,如圖上方是桂林路、右邊是康定路、下方是廣州街,左邊則是西園路,這一方區塊,配合「龍山寺」的風格,除了規劃出較大的公園綠地讓民眾遊客漫步在其中,也仿照「剝皮寮老街」整建概念,興建一區古典造型的美宅新社區(6~8層樓),包含一般住宅、傳統商店、美食小吃、文創小街、美妝醫藥、銀行等商家。
從捷運龍山寺站出來,穿越廣州街,就可以來到這一區閒逛大半天,先到「龍山寺」祈福,再到這片新造老街區遊走,然後去「剝皮寮老街」打卡,回程還可以去廣州街觀光夜市吃些傳統美食。重新整理過後的這一區環境,也成為市民和遊客最愛造訪的傳統市集景點。


台北孔廟、大龍峒保安宮

捷運紅線圓山站可到達的「台北子孔廟」又名「大龍峒孔廟」。每年9月28日教師節,台北市政府官員都會來「台北孔子廟」進行秋祭釋典禮,並有八佾舞表演,吸引許多民眾及遊客前來觀賞。占地約四千多坪的「台北孔廟」環境規劃的還算完善,平日遊客不多,是個鬧中取靜的好所在。相關資訊可以上官網查詢。(www.tctcc.taipei )

鄰近孔廟的「大龍峒保安宮」占地約三千多坪,是一座三殿三進式的大廟。如果喜歡古典廟宇建築風的朋友,就一定要來保安宮瀏覽,尤其要看看超過二百年的蟠龍柱,雕塑真是一絕。保安宮供奉的神明,最受信眾遊客知名的是藥神「保生大帝」和掌管生育的「註生娘娘」(俗稱「註生媽」)。許多不孕求子的在地民眾,甚或是外籍人士都會悄悄地來這裡向「註生娘娘」許願。至於是否靈驗,只要去殿內走一圈,看看滿桌的謝卡、鮮花、素果就可以獲知答案了。

大蝸牛 【奇想概念】仿效日本京都大寺廟環境,在「平行時空的台北市」期盼也能讓保生大帝、註生娘娘和眾神明能有更寬敞的空間,所以透過都市更新計畫,將重慶北路三段335巷、重慶北路三段、哈密街、哈密街59巷圈起的這一方圍繞在「大龍峒保安宮」的社區建築,全部拆除改建,成為12樓層高的自有住宅及社會住宅混合社區。並將哈密街83巷到63巷,哈密街59巷2弄到哈密街,緊鄰「大龍峒保安宮」的這一小塊區域改造成綠公園(如上圖)。園內有小瀑布水池、有山景泥石,讓鳥兒可以來此覓食,形成豐沛的自然生態,生生不息。不論是來此祈求身體健康、懷孕生子,或只是遊覽觀光,都可以在此靜謐的綠公園駐足,聆聽自然樂音,偷得浮生半日閒。

行天宮

「行天宮」(又稱恩主公廟)主要供奉的是關聖帝君,也就是集「忠信義勇」於一身的關公。雖然「行天宮」廟齡較為年輕(1968年完工啟用),但知名度卻非常高,「行天宮」是台北重要的信仰重鎮,也是遊客必去的觀光景點之一。
凌晨四點就開門服務信眾的「行天宮」,除了考生、業務人員、求職找工作的人最愛來此拜拜,請求「武聖」「武財神」幫幫忙,需要「收驚」來安定身心保祐康寧的民眾也常常大排長龍。可見「關老爺」多麼受到善男信女、老老少少、各方遊客們的喜愛。

大蝸牛 2014年8月下旬,「行天宮」收起供桌和香爐,開始宣導信眾以雙手合十祈禱取代燒香拜拜。廟方為了落實環保、節約資源,鼓勵「以道德心香取代線香」、「以虔誠心取代供品」,並用「心好就香」的觀念說服信眾改掉長年以來燒香拜拜的習慣。推行多年過後,台北市區內的廟宇漸漸受到影響,2020年三月,昔日香火鼎盛的「龍山寺」也將停止供香,成為北市第二座拜拜不燒香的宮廟。
整體環境來看,台北「行天宮」已經規劃得很完善,僅需要栽種如喬木之類的大樹來遮蔽鄰近樓房,這樣可以更加藏風聚氣,拍照時的背景也會比較好看一些。


宮廟象徵一個地區住民的歷史文化,也護育著居民的世代情感。大宮廟禪寺就不必多言,光是信徒的力量就勝過政府的關注。政府應維護老社區的居住品質,合法且體質優的小宮廟需給予規範,除了要求不得妨礙社區安寧,也需清空宮廟周邊車輛與堆積物、以確保安全。至於遊走灰色地帶的,不合法且投機意圖明顯的宮廟,就應該拆除或遷移至合法的地點,不能成為社區治安的隱憂。

台北老社區要如何活出新生命,「都市更新」的做法要夠開放,不僅是拆除重建。顧及老齡化日益嚴重的社區居民權益,在維持原有風貌又適度添加便民設施,這樣的修繕整建,將會是延續老社區文化歷史最大的福音。


城市瘋點子大蝸牛工作室

|①社子島運動公園明日世界園區台北水族館大巨蛋遊藝園區空中走廊散步道兒童博物館+ ⑦台北老社區



bigsnail